事情的關鍵

All Content

事情的關鍵


馬太福音 18:21-35
「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太 18:21

當我獨自長途駕駛時,我有時會聽收音機播放的「經典老歌」。偶爾聽到的一首歌的副歌中,有這樣一句話:「我一直在努力觸及事情的關鍵……我想是關於饒恕。」這正是耶穌在今天的經文中所强調的。

彼得問耶穌:「我當饒恕弟兄幾次呢?」耶穌用不饒恕人的僕人的比喻回答了他。這個僕人被免了大債,卻不肯免去別人欠他的小債。耶穌要說的是,我們不應限制饒恕他人的次數。為甚麼?因為我們應該像神饒恕我們一樣饒恕人。

我們如何饒恕他人,實際上展示了我們如何理解神怎樣饒恕了我們。神改變人心的憐憫使我們能夠因著神的愛,向他人顯出憐憫。

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饒恕是個人的選擇,意味着允許可以不饒恕那些傷害我們的人。當然,在某些情况下,完全接納或信任我們已饒恕的人,可能並不明智。饒恕某些造成傷害的人,可能需要艱難的努力,也可能無法完全消除傷痛。但饒恕是正確的做法。

對耶穌、彼得和我們來說,饒恕是事情的關鍵。

禱告

主耶穌,正如祢饒恕了我們一切的罪,求祢施恩幫助我們饒恕他人。阿們。


馬太福音 18:21-35

21 那時,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 22 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23 天國好像一個王要和他僕人算帳。 24 才算的時候,有人帶了一個欠一千萬銀子的來。 25 因為他沒有什麼償還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兒女並一切所有的都賣了償還。 26 那僕人就俯伏拜他,說:『主啊,寬容我!將來我都要還清。』 27 那僕人的主人就動了慈心,把他釋放了,並且免了他的債。

28 「那僕人出來,遇見他的一個同伴欠他十兩銀子,便揪著他,掐住他的喉嚨,說:『你把所欠的還我!』29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說:『寬容我吧!將來我必還清。』 30 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監裡,等他還了所欠的債。 31 眾同伴看見他所做的事,就甚憂愁,去把這事都告訴了主人。 32 於是主人叫了他來,對他說:『你這惡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33 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 34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給掌刑的,等他還清了所欠的債。 35 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

事情的关键


马太福音 18:21-35
“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 -太 18:21

当我独自长途驾驶时,我有时会听收音机播放的“经典老歌”。偶尔听到的一首歌的副歌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直在努力触及事情的关键……我想是关于饶恕。”这正是耶稣在今天的经文中所强调的。

彼得问耶稣:“我当饶恕弟兄几次呢?”耶稣用不饶恕人的仆人的比喻回答了他。这个仆人被免了大债,却不肯免去别人欠他的小债。耶稣要说的是,我们不应限制饶恕他人的次数。为什么?因为我们应该像神饶恕我们一样饶恕人。

我们如何饶恕他人,实际上展示了我们如何理解神怎样饶恕了我们。神改变人心的怜悯使我们能够因着神的爱,向他人显出怜悯。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饶恕是个人的选择,意味着允许可以不饶恕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完全接纳或信任我们已饶恕的人,可能并不明智。饶恕某些造成伤害的人,可能需要艰难的努力,也可能无法完全消除伤痛。但饶恕是正确的做法。

对耶稣、彼得和我们来说,饶恕是事情的关键。

祷告

主耶稣,正如祢饶恕了我们一切的罪,求祢施恩帮助我们饶恕他人。阿们。


马太福音 18:21-35

21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 22 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23 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帐。 24 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 25 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 26 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 27 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

28 “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29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 30 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 31 众同伴看见他所做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 32 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 33 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 34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 35 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Matthew 18:21-35
Peter came to Jesus and asked, “Lord, how many times shall I forgive my brother or sister who sins against me? Up to seven times?” —Matthew 18:21

Sometimes when I’m alone and driving long distances, I listen to “golden oldies” on the radio. One song I occasionally hear has this refrain: “I’ve been trying to get down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 . . I think it’s about forgiveness.” This is exactly what Jesus was getting at in our passage for today.

Peter asks Jesus, “How many times shall I forgive my brother or sister?” And Jesus responds with the parable of the unforgiving servant. This servant, who has been forgiven much, refuses to forgive someone who owes him only a little. Jesus shows there is no limit to the number of times we should forgive others. Why? Because we should forgive as God forgives.

Our forgiveness of others actually shows that we realize how much God has forgiven us. God’s transforming mercy enables us to show mercy to others out of love for God.

Some psychologists say that forgiveness is a personal option, suggesting a kind of permission structure for not forgiving people who have wronged us. In some cases, of course, it may not be wise to fully embrace or trust someone whom we have forgiven. And forgiving some injuries may take hard work and may not completely resolve the hurt. But forgiving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For Jesus, for Peter, and for us, forgiveness is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Prayer

As you have forgiven us all of our sins, Jesus, help us by your grace to forgive others. Amen.